hUX 随想录(一):Digital native 数字原住民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就好像矮人天生擅长舞锤,而精灵则拥有魔法庇护。那些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们,天生具备着一种操纵数字世界的领悟。
前言
从 2010 年 iPhone 4 横空出世席卷中国,到时隔不到半月的 Apple 2015 发布会。短短几年里,身边就几乎再也看不到“非智能手机”的身影了。
想想发布那时(2010.6.8),博主应该还是一个高一小屁孩,等着暑假快点到来。虽然父上大人用着 iPhone 3GS ,不过那时我对 Apple 可没啥感觉,还用着后来被 Apple 干翻的 Nokia (5320),抱着算是被 Apple 干翻的 IBM ,偶尔玩玩后来被 Apple 干翻的 Adobe Flash……
虽然不是含着着金 iPhone 出生的一代,但好歹也算是摸着电脑长大的一代人,估摸着也算是 Digital native 了。你说这词是什么意思?别急,我们慢慢说。
正文
今年暑假回了两个老家,也看望了不少长辈。
长辈们的手机果然都进行了可以想见的升级,除了爷爷奶奶辈外,清一色的 iPhone 或者 Android 4.2+ ,呃,没有 WP。
智能手机啊智能手机,Smart Phone —— 聪明又能干的手机。可是每每我看到年龄稍微大点的长辈们顶着一附花镜,瞪大了眼睛,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则伸出一根手指小心翼翼得戳着硕大的屏幕时,我就瞬间觉得这哪里是 Smart ,分明是 Stupid Phone 。于是我就看着父辈们不厌其烦得教着老人家如何解锁,如何打电话,回短信。却又常常要像子女们请教微信里的图片存到了哪(这基本都是 Android 的毛病),朋友圈的文章如何分享转发,视频和小视频为什么不一样,视频通话怎么玩这一类“高级问题”。
这现象既尴尬又有趣,至少我 10+ 岁时还觉得自己什么都得请教父母。可是这一代孩子,居然能天天被父母请教手机问题然后理直气壮得回一句:“你怎么连这都不会?”
**最让我惊讶的还是我两岁的小侄女阿布。** 两岁的小孩子,刚刚能跑能跳,学会说话也不久,甚是可爱。
第一次感受阿布的神奇,是跟阿布和阿布爸(姐夫)在车的后座上坐着,阿布突然就向姐夫喊起了“手机,要手机…”。“就玩一会儿哦” 于是姐夫从口袋里掏出了 iPhone ,放到了比手机小好几号的小手上。我第一反应只是觉得好玩,大概小孩子觉得这个黑漆漆但是又能被点亮的“玩具”很好玩吧,姐夫和姐姐又无时不在教小孩子认东西,小孩子记得这个“玩具”叫作手机也很正常。
紧接着阿布就用她的行为狠狠得打了我的脸:Home 键 → 滑动解锁 → 照片 App → 点开一张照片然后开始左翻右看;一串 Combo 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大家脑补一下柯南那个“脑海中‘唰’的一道亮光”!对对我当时就是这样,然后就犯了职业病,连续几天都开始观察阿布是如何玩手机的。(小孩子玩手机不好,是要控制时间的)
I. 超强的学习能力
小孩子的大脑思维简单却又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十分擅长模仿,而且能非常高效的对信息进行记忆和处理。
我确信阿布已经在无数次学习中完美得理解了 Home 键的含义。阿布知道主屏上的每一个长得一样的东西(App Icon)都可以点击,点击之后就会进入一个新的东西,如果阿布不喜欢,她知道按 Home 键返回主屏。
阿布不完全具备分辨众多 icon 的能力,但唯独最喜欢“照片”这个应用,她总是可以在几次划屏之后找到并打开它。
可以说理解下图 “主屏幕与应用” 这样的一级逻辑是相对比较轻松的,而且 Home 键作为物理按键,认知成本也比屏幕中的虚拟按钮要低得多。
Icon 主屏幕 ⇌ 应用 Home
可是接下来阿布在照片应用内的表现就足以说明问题:阿布不但能够对“照片方块”进行归类学习,知道“既然一张照片可以点开,那么每张都是可以的”。阿布居然还学会了 Back 按键的使用!
要知道阿布是一定不认识 Back 箭头右边的文字的。我猜测阿布可能是通过空间位置记忆(屏幕左上角),也有可能是通过图形记忆的(要知道人对图形的认知能力要远高于文字)。总之无论如何,阿布学会了 Back ,并可以进行下图这样“如此复杂的操作”了:
照片Icon One One 主屏幕 ⇌ 相簿列表 ⇌ 相簿 ⇌ 单张照片 Home Back Back
而且其实在“单张照片”这个环节是有个“坑”的:如果点一下照片,所有导航会消失(切换到照片全屏观看模式),要再点一下照片导航才会回来。 我不能清楚的知道阿布是否了解了这个规律,但是一旦阿布看到 Back 键回来时就会懂得依靠按它来返回。
II. 完美理解隐喻
小孩子的思维是直白的。它们不会试图掩盖什么想法,它们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东西在你的右边,那么你需要把这个“世界”向左拉,做一个相对运动,你才能重新看到这个东西。小孩子不用知道什么相对运动,但是自然而然的就能懂 —— 阿布知道在屏幕上左右划能让手机里的这个小世界跟着移动起来,阿布知道被划走的东西相反划就可以划回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理隐喻,小孩子不知道物理也不知道什么隐喻,But it works.
不过让我惊讶的不是这个,我 2 岁的时候要是有 iPhone ,我应该也是能那么瞎扒拉一两下的吧……
真正让我觉得非写此文不可的是:有一次,我给阿布玩我的 iPhone ,阿布照常打开了相册开始翻,说时迟那时快,来了一条微信通知!
对对对,就是那个从上往下滑下来 ↓↓↓↓ 的 Push Notification.
微信 Kant 给你发了一个红包
接着高潮就来了,阿布非常淡定的伸出小手,把推送给我顶 ↑↑↑↑ 回去了!!
卧槽你们一定不能体会我当时有多惊讶。
隐喻啊!从上面掉下来的东西,不 想 要 的 话 就可以划回去好吗。 小孩子对数字世界交互隐喻的理解,真是完爆了不知道多少 Digital immigrant (下文会解释) 。
III. 世界观的树立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小孩子可以具备对数字世界如此的领悟能力?
我的答案不难理解:数字世界已经完美地融入了阿布的世界体系里。阿布从小就在感受数字世界的“定律”,这种学习,对于阿布来说,与她对现实世界的学习完全无异。
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从小其实就在感受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律:我们不知道万有引力,但是我们知道东西从手中放开就会掉下去;我们不知道热交换,但是我们知道冷水和热水可以对成温水;我们不知道杠杆原理,但是我们知道在门把手附近推门会更省力……
有个很好玩的案例可以证明阿布脑中体系的建立过程:我的相册中有不少 UI 截屏,截屏对于阿布来说是个更有难度的认知(就好像大多数动物都无法认知镜子一样) 。当 Back 按钮成为阿布脑海中对虚拟世界“返回”的定义,就算是截屏中的 Back ,阿布也会毫不犹豫的点上去,可是居然没有效果 —— 这违背了阿布的认知,于是她会感到疑惑和不安,直到下一次 Back 奏效……
世界观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建立起来的东西,当我们跟小孩子一样对世界最为无知时,我们也对世界最为好奇,于是眼前的一切都一股进脑。然后大脑进行着快速的记忆和学习,逐渐形成了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以世界观也是一个很顽固的东西,已经建立起来的部分很难摧毁,新的东西也就没有太多立足之处 —— 这也算是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数字设备如此之快,而越是大龄就相对越难接受(当然这其实与不同年龄大脑的生命活动有关系,这里只是比喻的说法)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回归最初的问题:
什么是 Digital native ?还有与之对应的 Digital immigrant ?
Digital native,数字原住民: 指代从出生开始就习惯有互联网、无线技术的一代人 (logically there’s a whole generation of individuals for whom concepts such as the Internet and wireless technology are just humdrum, because they’ve never lived in a world where they didn’t exist. These are the so-called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数字移民:指代更早的一代人,已经情愿或者不情愿地适应了这个数字世界,并且将各类数字工具运用到生活当中。(Digital immigrants are their antithesis, being the folks born earlier who, either reluctantly or enthusiastically, have adapted to the digital world and incorporated its tools into their lives.)
定义如此,但其实边界模糊。而真正重要的是:或许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只有保持小孩般的好奇与初心,才能不被时代轻易的抛弃。
结语
我一度欣喜阿布是不是将来要成为计算机或者交互领域的大师,可是转念一想我更愿意相信这一代小孩子都将具备如此神力。就好像世界如果重新建立了秩序,那么最先适应秩序的一定是在新秩序下诞生的孩子们。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里没有任何过去,也就没有任何 boundary 。
我经常想象假如我出世在一个以魔法为秩序的纪元里,那个世界里的小孩子一定生来就具备对魔法的领悟与操纵能力。我想那种能力或许不是血脉或者种族里自带的天赋吧,而是从你呱呱坠地,开始认知、学习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魔法就习以为常地印在了你的世界观里。你从小就知道母亲空手就可以变个小太阳温暖你,而父亲则可以挥挥手放出一片星空来逗你开心。
于是你坚定不移,当你第一次有力气挥动你的小胳膊时,一道流星划过天际。